B体育人才是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与保障,是未来竞争的关键,也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习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讲话时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这明确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也发出了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动员令。新时代加强人才工作,不仅要关注当下,更要规划未来。
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是社会持续、长远发展的基础。人才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的,因此新时期需要培养更多的战略科学家、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卓越工程师,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
全方位培养人才,要遵循人才的特点和规律。人才具有的共同特点是有良好的品德、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创新的思维和能力等。此外,人才具有多样性,因此需要采取长期的、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培养手段。在兼容并蓄、多样化培养的同时,引导人才向有利于全局的一些主要方向进行发展。
全方位培养人才,要在保持耐心的同时,提供充分的培养条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般而言,人才的成长与发展要经历很多的磨练,不能急于求成,对人才的培养要有耐心。而且人才成长需要各种条件。人才自身要有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智力水平和善于学习的能力。此外,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有利的社会环境、适时的机遇和适宜的平台。为此,一方面要为人才成长提供磨练机会,让人才通过自我“修炼”以达到逐渐提高的效果;另一方面需要善于发现、选拔人才,优选一批人才进行培养。同时,还要为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充足的机会和充分的空间,让人才能够充分地学习和成长。
全方位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方面。首先,涉及到人才的思想道德修养。人才的品德提升是一个长期过程,要着力培养人才崇高的爱国情怀、攻坚克难的精神、团队协作的意识和抗挫折能力等。其次,涉及到人才培养的系统性。要满足多元化的人才需求,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系统化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以进行全面培养;要兼顾人才的个性,制定有特点、灵活的人才培养计划。尤其是年轻人可塑造性最强,要对青年人才系统性培养。最后,涉及到人才培养的制度保障B体育。政策层面要考虑人才政策需有利于人才的成长与发展,为人才发展提供各种有利条件;实践层面要完善及早发现、重点培养、专门培训等制度,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锻炼人才,让人才快速成长。
全方位人才培养,不仅是当前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故而要始终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尤其是在基础科学、关键技术等领域要大力自主培养创新人才。要以人才带人才,人才推人才,最终培养出一大批有前瞻视野的战略科学家,推进我国科技的国际化、高水平发展。
人才引进是人才流动的主要方式。引进优秀的人才,是国家和地区快速发展、充分利用人才资源的有效途径。在加强全方位培养人才的同时,还要大力引进人才。
引进国际化人才是利用全球智力的重要方式。未来的长远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需要有国际视野,引进高素质的人才。留学人才是国家宝贵的资源,要大力引进留学人才,使留学人才能够将国外先进的经验与技能带回来。通过引进国际化的高端紧缺人才,可以为我国尽快补齐人才短板。在引进国际化人才方面,需要“有容乃大”的精神,唯才是举、不拘一格。
引进人才,要按照客观实际分析人才需求,根据各地发展重点及需要,引进适用人才。对引进人才方面的工作要有规划、有设计。全方位的人才群布局,才能起到全方位引进人才的效果。
引进人才,要处理好引进人才与本土人才的配合问题。要从政策上引导各类人才协同合作,使引进人才能够和本土人才团队进行合理的搭配,互为补充,实现倍增效果。要为引进人才提供相关配套条件及服务等,切实关心、珍惜引进人才,帮助解决现实困难,使其能够快速适应、融入或建立团队B体育,从而能够心无旁骛地充分发挥潜力与作用。要避免出现引进人才水土不服、无法真正融入团队,最后出现引才回流的现象。要让引进人才起到带动和培养本土人才的良好效果。
全方位引进人才,要从政策和举措方面双管齐下。首先B体育,要做好引进人才规划,分析人才多方面的现实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引进人才政策,按照紧缺人才的专业需求与引进人才匹配,引进合适的人才;其次,要做好对引进人才的合理安排,使引进人才能够与本土人才有效结合,形成团队、形成合力;最后,要在引进人才方面制定具体举措,引进高质量人才,并做好相关服务与配套,增强向心力,使引进人才发挥积极作用,也带动本土人才群体的建设。
人才使用是关键。人才作为稀缺资源,量才而用、用好人才,是有效利用人才资源的重要方式。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让人才有广阔的用武之地,充分激励各类人才成长和发展。
用好人才,要以信任为基础,大胆使用人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需待七年期”,要给人才证明自己的时间,给人才创造充分发挥的空间。要有爱才、惜才、重才的理念,按照不同类型的人才制定政策。对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有明显发展潜力的人才、优秀的青年人才等,都需要制定专门的政策。
用好人才,要使人才价值充分体现,人尽其才。根据人才类型、特点,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加强协同合作、交叉配合;加强老中青梯队建设,大力支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群体的发展。发挥各类人才优势,通过项目合作,使青年人才快速成长与发展。
用好人才,要积极营造适宜人才发展的创新文化氛围。要为各类人才的事业发展创造机会和平台,让人才在事业发展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要关心爱护人才、尊重人才、宽容人才,使人才有归属感,愿意投入科研工作。要采取多种有力措施,逐步改善和提高人才的科研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有效保障科研时间,减少人才流失。要珍惜人才创造力最佳的关键时期,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要完善激励和评价机制,激励、支持人才在科研实践中协作攻关,在科研实践中锻炼人才队伍,激发人才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人才群体始终保持高度的激情和动力,有效发挥人才的特长和作用。
全方位用好人才,要科学合理使用人才。首先,要完善用人机制B体育,完善选拔任用的科学性、规范性、制度化。从制度上保障人才合理使用,发挥人才作用最大化;其次,要将用人与培养人结合起来,在使用人才的过程中培养人才、锻炼人才;最后B体育,要形成良好的用人风气,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按照人才特点科学使用,发挥人才的最大价值。用好人才,就是要激活每一个人才的潜能和创新能力。
全方位用好人才,要和人才培养、引进人才紧密结合。人才培养是基础,引进人才是保障,用好人才是关键。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是人才政策的重中之重,只有将人才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才会有不竭的人才资源。人才是事业之本、发展之本、兴盛之本。“聚天下英才而育之、引之、用之”,重在培养、大力引进、加强使用,实现人才全面发展。只有在各个领域都打造出高水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真正形成持久的竞争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年11月13日,国内首座港口商品车智能立体车库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车库占地13000平方米,可容纳商品车3000余辆,较平面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可完成智能理货、智能调度、智能转运。
日前,姚庄镇沉香村生态农场近千亩橘子园已硕果累累。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优势,以柑橘产业、乡村景观资源、亲子旅游市场为基础,与横向的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农民增收、乡风涵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共富新路径。
2023年11月7日,江西省高安市一家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赶制工业接头等产品。该公司2022年被工信部列为第三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新型无滴漏干式软管接头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年11月7日,在云南昆明滇池(海洪湿地)湖畔,大批红嘴鸥已抵达昆明,给春城昆明增添了一道靓丽美景。
2023年11月6日,浙江省金华市,工作人员对光伏设备进行巡视维护。近日,金华传化公路港第二期容量为2.91MW(兆瓦)的屋顶光伏成功并网,标志着企业“光伏+储能”这一新型小循环能源体系的建立,为企业的电力降本增效提供良好条件。
2023年11月6日,在甘肃省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湖水中,成群的天鹅、斑头雁等候鸟在这里休憩觅食。
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采取公司+合作社+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有机富硒鲜食玉米深加工产业,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2023年10月12日,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组织大型机车群对种植的20.61万亩大豆进行抢收,确保成熟的大豆颗粒归仓。
2023年10月8日,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天堂镇,楼宇、山峦、河流、道路与云雾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2023年,泰州市海陵区实施杂交水稻制种0.56万亩,预计可向市场提供水稻良种250余万斤。